|
摘要:“一个企业要发展,没有外销不快,没有内销不稳。”从欧盟征收高达73%的反倾销税,到韩国征收9.14%-29.41%的反倾销税,再到阿根廷等国的反倾销调查,中国陶瓷业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反倾销调查大潮。频繁的反倾销调查对中国陶瓷产品出口产生巨大影响,近期闭幕的广交会和佛山陶博会上,海外采购商人数均比往年有明显下降。不少企业都坚定地转战内销,而出口转内销企业的投入又是多方面的,不少企业走了弯路,其中的酸甜苦辣外行人难以了解。
建材下乡的新机遇
业内人士还分析,目前陶瓷行业内外交困的情形,对于一些品牌尚未打红的中小型陶瓷企业也并非没有机会,因为低端市场实际也有需求缺口,原来定高端的品牌为适应市场,转向开拓中低端产品,做出既质优又价美的产品,去适应新要求、占领新市场或是一条出路。低端产品大多以农村、边远地区为主要市场,而房地产限购政策对其没有影响,同时新农村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扩大,都是这方面的刚性需求。
本届陶博会出现的一个新现象证实了这个论断。
陶博会期间,华夏展馆的国内观众比例大增,不少来自三四线城市的采购商出现在陶博会现场。部分采购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直接从佛山陶博 会上采购到新颖的产品,满足乡镇家装、公装市场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多层次、金字塔式的传统渠道营销模式,不仅失去价格竞争力,而 且信息反馈滞后,因此,三四线城市的采购商改变了进货方式,不再依赖批发商,而是直接去厂家提货,这样不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流通成本,而且能赚取更多的 利润。佛山陶博会便给三四线城市的采购商提供了一个了解新品趋势、获取更多行业信息的通道。未来,随着城镇一体化的发展,来自三四线城市的采购大军将进一 步增加。
无疑,专业采购群体和三四线城市采购商观念的转变为建筑卫陶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农村和边远地区也不容忽视,有专家倡议陶瓷企业应积极投身“建材下乡”,虽然获得建材下乡试点资格的陶瓷企业并不多,但建材下乡政策会刺激农村市场对陶瓷产品的需求;参与国内保障房建设,有效推进保障型住房建设产生的大量装修瓷 砖需求。但多数陶企对此尚有顾虑,毕竟一直以来瓷砖都是“千金小姐”的形象,真让她们“直嫁”农村,农村市场能否消费得起?例如佛山某个大型陶瓷企业集团 拥有全国多个生产基地,却因产品一直走低端,没有过硬的品牌形象,始终只能在城市周边“打游击”,近日还传言其运营陷入危机。
那么,佛山陶瓷到底应该如何进军农村市场?业内人士分析,佛山陶瓷产品要进入农村市场,首先要解决成本问题,包括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这两个问 题目前在佛山本地生产是很难解决的,除非异地生产。其次,要将进入农村的产品进行新的品牌定位,将高端产品向大众化消费发展,包括对农村市场消费行为的引 导、对品牌进行宣传等,提高老百姓品牌意识,以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
在这方面,新中源是一个值得学习的对象。新中源的农村市场策略是:在具有生产条件的地方,围绕销售区域建立生产基地,培养几个“干女儿”,这样 既不影响新中源的主品牌形象及定位,又可以提高“干女儿”的身价,然后凭着“婆家”的名气,就近降低“彩礼钱”,把“女儿”风光地嫁出去。
专家指出,无论是布局三四线城市,还是打入农村市场,就地取材很重要,而为了抢占农村市场就将身价一降再降则是万万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