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程序,消费者预约回收之后,家具估价师上门现场估价,经消费者认可后进行登记,并签订“以旧换新”协议。
梁旺清说,到第二年做的时候,整个程序就相对灵活一些了。“两次活动一共回收了三四百件旧家具,因为我们事先上门评估过,所以其中有七八成还能用。”他说,回收的旧家具经过专业维修和消毒后,在黎氏阁家具MALL二手家具交易会上统一出售,销售所得全部捐赠,无法出售的最后只能当作垃圾处理掉。
因为没有政府补贴,所以“以旧换新”的折价补贴费用由商家和卖场共同承担,参与的商家对此也态度不一,持消极态度的认为补贴降低了利润,积极赞成的觉得带来了更多的顾客。
太原市当地一家沙发生产企业也曾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推行过“以旧换新”。但记者联系到这家企业时,销售负责人称他们已经不再“以旧换新”了。
这家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没有坚持做下去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担心消费者怀疑回收旧沙发是为了翻新再售,“其实做这行的人都知道,旧沙发翻新的成本要高于生产一套新沙发的成本,其他很多家具同样也是。”她说,回收回来的旧沙发,大多款式陈旧,大部分是无法拆解再利用的,“我们也没有人手拆解,最后不得不全卖给二手商贩了。”
C 自发推广障碍重重
虽然家具以旧换新政策有可能延续家电模式,但家具“以旧换新”全面推广,还面临很多障碍。比如,物流、仓储、补贴方案,以及回收再利用等诸多环节。
梁旺清说,除了红木家具,其他的板式和实木家具回收回来都无法再使用,但红木具有收藏增值价值,肯定不会拿来 “以旧换新”。“很多人以为回收回去可以翻新再卖,但其实如果真翻新的话,整个过程消耗的成本会更高。我们也跟很多上游厂家讨论过这个事儿,他们也觉得很不划算都不愿意做。”他说,上游生产厂家行不通,那就只能往下游回收拆解公司考虑。“但我们在太原找了一大圈,也没能找见专门回收拆解旧家具的公司。”
省城大同路附近一家家具回收公司的杨经理告诉记者,家具与家电不同,回收来的旧家具以板式家具居多,拆开后的木料大多没有二次利用价值,所以不能用的家具他们一般不回收,而回收回来的大多数旧家具都转手给了出租屋、小旅店和二手市场。
对于目前行业内一些自发性的家具“以旧换新”活动,山西省家具行业协会会长池秋燕并不乐观。她认为,物流和仓储等环节的高成本,注定家具“以旧换新”不会像家电行业那样容易操作。“能用的家具,消费者大多不舍得回收处理掉,所以回收回来的旧家具多半都没有再利用价值了。而且现在物流和人工费用一再攀升,回收的成本甚至还要高过一套旧家具的费用,所以如果没有政策支持,回收旧家具利润较低甚至可能赔本。”
在上门回收过程中,梁旺清他们也遇到过上述情况,甚至有的消费者发愁处理家里的废弃家具,打电话让他们上门免费拉走。仅仅物流和仓储问题,就足以打消卖场坚持常年推广的念头。第一次的“以旧换新”活动,黎氏阁找了3个搬家公司,花了不少钱,而且拉回来的旧家具只能暂时露天放置。
据记者了解,居然之家之前在北京推行的“以旧换新”,还专门建立了仓库,用于存放回收的旧家具,但大多数家具卖场同黎氏阁一样,并没有自建大型仓库和物流配送系统。这对家具行业来说,将会是推行“以旧换新”的另一个障碍。
梁旺清觉得家具 “以旧换新”要在全国推行,可能还得一段时间。因为跟家电行业相比,家具既难统一标准,价格又不够透明,所以如果仅仅靠商家自己去推行的话,消费者可能会因为虚高标价最终得不到补贴实惠,或者商家不愿意补贴现金,只能是折抵消费券。但时间一长,消费者就不会再有积极性。
在池秋燕看来,家具“以旧换新”推广起来可能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容易,如果有政策支持还好,如只是企业自发尝试,补贴的这部分费用由谁来出就是个问题。处理不好的话,消费者最终很难得到真正的实惠,商家自然也不会有太高的积极性。